English

赋也要形象思维

1999-04-29 来源:光明日报 ■于敏 我有话说

偶然见到一文,是讲诗的赋、比、兴的。其中对比兴二义作了说明,举了若干有趣的例子。然后作出判断,说赋比兴三者,虽然把赋放在前头,其实对于作诗,赋并不重要。于诗,我愧无研究,不过看到这里,闭目想想,觉得诗的实践未必完全符合这一论断。

《诗经》里有许多好诗,是赋。“葛之覃兮,施于中谷,维叶萋萋。黄鸟于飞,集于灌木,其鸣喈喈。”这诗读了好像身临其境,因为它状形,绘景,摹声都好。“子惠思我,褰棠涉溱。子不我思,岂无他人。狂童之狂也且!”看见了么?三千年前这个大胆的姑娘!听见了么?她泼辣的口声!

“昔为倡家女,今为荡子妇。荡子行不归,空床难独守。”(无名氏)赋也。坦率而深沉,想来佳人不曾读过弗洛伊德。“东临碣石,以观沧海。水波不兴,山岛竦峙。”(曹操)赋也。明白如话,可是很有气派。陶潜的《归田园居》五首,基本上是赋。其中“暧暧远人村,依依墟里烟”,“采菊东篱下,悠然见南山”,“晨兴理荒秽,带日荷锄归”等,都是脍炙人口的诗句。

从《诗经》中,从汉魏晋诗中,可以看到以赋为诗的比比皆是。倘要举例,成百上千。至于唐诗,通体用赋而成绝妙好辞的则不胜枚举。“明月松间照,清泉石上流”。“泉声咽危石,日色冷青松”。(王维)何等幽静。“开轩面场圃,把酒话桑麻。”(孟浩然)何等闲适。“曲径通幽处,禅房花木深。”(王建)有动有静。李白最善于用比兴。而他的佳作中通体用赋的也比比皆是。“山随平野尽,江入大荒流。”“人烟寒桔柚,秋色老梧桐。”尽、人、寒、老四字化静为动,亏他怎么想出来的。“才始送春归,又送君归去。狂风吹我心,西桂咸阳树。”这想象够奇特和夸张的了。杜甫的《秋兴》八首,首首不离比兴,而《三吏》、《三别》,质直言之,痛断肝肠,又何尝用比兴。“却看妻子愁何在,漫卷诗书喜欲狂……即从巴峡穿巫峡,便下襄阳向洛阳。”这穷老头闻官军收复蓟北,竟也开心得这么浪漫。白居易也是善用比兴的大家,可是你看:“邯郸驿里是冬至,抱膝灯前影伴身。想得家中夜深坐,还应说着远游人。”是白话,是深情,是巧思,赋也。诗有规律,诗无定法。“虽机杼于余怀,怵他人之我先。”(陆机)所以有“吟安一个字,拈断数茎须”的苦况。(王安石)

从诗而发展而演化成的词和曲,我想也是同样的道理。“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,乍暖还寒时候,最难将息。”(李清照)几乎是一字一泪。“大江东去,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。”(苏轼)却又是字字奔放。戏曲中叙事成分增多,因而用赋也更多。“玉宇无尘,银河泻影。月色横空,花阴满庭,罗袂生寒,芳心自警。侧着耳朵儿听,蹑着脚步儿行。悄悄冥冥,潜潜等等,等待那齐齐整整袅袅婷婷姐姐莺莺。”秀才色胆如天而行径如鼠,活画出来了。回想“力拔山兮气盖世,时不利兮骓不逝……”听着这悲壮之歌,有情义有血性的女子怎能不拔剑起舞,断亢而死。

说到底,凡为诗,赋比兴都重要。也同等重要,不应强为轩轾。应当强调的是赋也必须是形象思维,这是赋的灵魂。诗贵朴质,忌浮华;贵含蓄,忌直露;贵深沉,忌浅薄;贵气势,忌柔靡;贵旷达,忌晦涩;贵优雅,忌粗鄙;贵清新,忌陈腐;贵豪放,忌猥琐;贵清新,忌粘滞;贵华瞻,忌矫饰;贵显豁,忌隐晦;贵婉约,忌张扬。虽用俗语,未必不能成好诗。“绿蚁新醅酒,红泥小火炉。晚来天欲雪,能饮一杯无?”这是白居易给友人的请柬,好在有雅趣,有逸致。

说了百十句,不过是一句,就是本文的题目所示。当然,大匠与人规矩不能使人巧。“汝果欲学诗,功夫在诗外”。放翁强调的是社会实践和人生阅历,不是说不要学诗。

1999.3.20

[值班总编推荐] 以劳动谱写时代华章

[值班总编推荐] 青年的朋友习近平

[值班总编推荐] 让青春在科技创新中焕发更加绚丽 ...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